校庆动态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庆动态 >> 正文

黑龙江大学专业巡礼 | 生物工程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肖博宇   时间:2021-09-05   浏览次数:

编者按:八十载慎思尽物,新时代共创一流。2021年9月,黑龙江大学将迎来建校80周年。为了全面展示黑龙江大学过去五年在学科、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果,新闻中心特别推出《迎校庆:黑龙江大学办学成果系列报道》。今天为您推出专业巡礼——生物工程。


专业负责人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每个人年少时都有一个大学梦,如果你对微生物、分子、细胞等生物学专业知识兴趣浓厚,并且希望学习将它们应用到生物产业、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技能,欢迎你来到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圆梦!我们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教学素质高,多层次完善的科学研究平台,致力于专业建设,保障人才能力培养。同时依托“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有益于同学们专业技能学习实践和本硕博连续深造。2019年生物工程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们更加坚定办学方向:立足绿色生物产业,对标新工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致力培养生物工程领域研发和应用方向高素质生物产业创新人才。

——专业负责人:平文祥


专业定位与特色

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于1996年成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招生规模稳定、师资力量雄厚、培养目标明确、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且具特色的工科专业。专业办学紧紧定位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制酒、生物肥料、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生物制药等产业大省的优势上,以发酵工程为重点,培养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素质人才。

自1998年起,生物工程专业就不断探索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将教学、科研、产业实现有机联系,先后与多家企业寻求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和研究基地,逐渐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与学科平台

专业师资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大多毕业于国内外重点高校,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10人、硕士7人,3人具有国外访学经历;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新秀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拥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同时聘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2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企事业高级工程师作为客座(兼职)教授。

生物工程专业师资队伍

“十一五”期间成立了首批黑龙江省高校生物工程研发中心,并获批了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获批省级“生物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工程实验室为2007-2010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项目首批资助实验室。2012年评为黑龙江省“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专业依托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寒区植物基因工程与生物发酵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发酵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学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学科和科研平台,设有“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食品加工和安全农业硕士点。


专业建设成效

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坚持“产学研”人才培养特色。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和模块内容调整,着力于前沿学术水平和专业特点,更好的贴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组建微生物课程类和发酵工艺类两个专业课程团队,整合人力和实验室资源,从基础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创新实验室三方面进行梯队人才建设、申报创新团队。其中微生物课程类“基础及应用微生物学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培育项目资助,并获得农业微生物发酵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立项、教学技能竞赛与教学成果评奖活动,获批省级精品课程3门,承担省级教改课题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和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2项,校级教学竞赛奖2项,多人多次获得学校教学示范奖和教学优秀奖。

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吸纳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并参加各种生物竞赛,多件学生科技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获得金、银、铜奖;利用假期开展特色活动,同时面向高中共建生物竞赛培训基地,实现实验平台共享、开展社会特色服务,更大范围地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及获奖


专业发展愿景

未来五年,生物工程专业将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继续坚持“立足龙江地域、突出发酵特色”的专业定位,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动态的专业培养目标持续改进的机制,秉承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理念,以生物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推进专业建设和综合改革,强化过程质量监控,真正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素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专业力量。(生命科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