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回眸 >> 正文

红色印记在龙江丨严刑拷打,他不屈不挠!在日寇监牢中,他越狱脱险!

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

缺衣少食 被迫下山

这本名叫《牢门脱险记》的书,被存放在绥化天放抗日斗争纪念馆里,书中的文字连载于黑龙江青年报,经作者修改后,1951年11月交由东北青年出版社出版,记录的是民族英雄于天放从日寇监牢中,越狱脱险的一段故事。

《牢门脱险记》摘抄:

在整个东北抗战事业中,在党指导下我们个人的活动,那是很渺小的,本来没有记述的必要,如果说有点贡献的话,也必须归功于党,个人是无所作为的。对我的越狱,有很多人看成是神奇,传说不一。实际上我之所以能够脱险,完全是党的力量,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帮助。

作者于天放在前言部分说:祖国解放后,各方面要他报告抗联斗争史,同时更愿意知道他越狱的一段故事,催促于天放写成小册子,他就仅根据自己所记忆的,写出来,以备不忘,并可告慰于关心的人们。

绥棱县史志研究室 刘琳:

在1944年,可以说是于天放小分队非常艰难的一年,因为抗联战士当年缺衣少食,“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首《露营之歌》,于天放也是作者之一。

1944年冬天,敌特分子四处侦察,叛徒汉奸助纣为虐,日伪军频繁讨伐不断收缩包围圈,于天放领导的抗联留守小分队陷入危困,弹药所剩无几,大雪封山,最低气温降到零下40度。战士们长期没有粮食,只能用草根充饥。这种情况下,于天放带领小分队从山上下来投奔村民张禄一家,化名王文礼,假称张禄表哥秘密居住下来。

绥棱县史志研究室 刘琳: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后因为叛徒的出卖,看到城里悬赏捉拿于天放的布告而告密,于天放同志不幸被捕。

1944年12月19日,于天放被庆安伪警察署抓捕,押进庆安县留置场,1945年1月,被转到北安伪监察厅特务分室关押,那里的主审官、火夫、杂役都是日本人,受刑的都是中国人。审讯、拷打都在夜里进行,每当夜深人静时,鞭打声、叫喊声、怒骂声回荡在整个监狱。

牢门脱险 大智大勇

于天放刚被捕时,日寇高官妄图收买他,不仅假献殷勤,准备的伙食也比别人特殊。但于天放要么对党和地方救国组织的实际情况一字不提,要么乱说一通,计划破灭的日本人暴露出了狰狞的本相,开始对于天放动刑。

《牢门脱险记》摘抄:

刑罚中最好挺的是打手板和鞭背,打了几下就麻木了;最难挺的是灌凉水,使你七窍流血,头发变红,几次昏死;电刑过急,一碰就不省人事。有一种电刑碰上不马上死去,专使心肉震动,非常难忍。

这些刑罚,于天放受过五六次,但凭借坚定的意志,日寇没能从他的嘴里得到半句想要的信息。1945年,草木繁茂的时候,于天放决定做一次最后的挣扎——越狱。

《牢门脱险记》摘抄:

七月十一日,吃过了晚饭,一心一意盼着到九点钟放风。鬼子石丸在下午七点钟离开特务分室,半夜一点钟了,石丸才回来,把三层铁门一个一个打开了,伸着脖子向我监房问:于先生你的睡了吧?不大便吧?我急忙说:不!我要大便!

绥棱县史志研究室 刘琳:

当于天放借机说要解手的机会,和抗联战士赵忠良一起配合,让石丸来到了他们的监狱门口,用手勒住石丸。

三个人扭在一起,翻上翻下,足有二十来分钟,最后石丸被压倒在床上,脑袋被于天放用东西打了一下,鲜血直流。

绥棱县史志研究室 刘琳:

当时石丸在大声地用力喊,于天放的手指头之所以缺了一块,是因为他用手指急忙地塞入石丸的嗓子里。

于天放用另一只手使劲掐石丸的脖子,赵忠良又打了几下,石丸哼了一声,倒在地上咽了气。于天放从石丸兜里翻出钥匙,和赵忠良成功越狱,并在父老乡亲的配合下,躲过了大批日本兵的搜查,最终找到抗联组织。

《牢门脱险记》摘抄:

我在越狱前,曾草诗一首,留于监内,倘若越狱成功,可坚定平生斗志:中日世仇不共天,十载抗战破万难,行动失慎遭逮捕,中国男儿入牢监;威迫利诱逼降策,救亡信念铁石坚,囹圄铁窗寒冬度,草木葱茏虎归山。

能从日本宪兵牢房逃脱,足以见得于天放智勇双全,另外,在1928年,他以黑龙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大学的经济系,也是于天放“智”的体现。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于天放担任省政府副主席,同年国庆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和于天放握手时说“天放,抓不到;今天,见到了。大智大勇,人民英雄!”

上世纪四十年代,《解放日报》发表文章,称赞“于天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民族英雄,是东北人民的领袖,他之所以如此出名,不仅由于抗战胜利前,于天放在北安狱中逃亡,日寇在全省各地通缉他,几十万悬赏他的头颅,还因为他是黑龙江省出色的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民族英雄”